MCPLive > 杂志文章 > 智能手机发热量测试

智能手机发热量测试

2013-05-15刘朝《微型计算机》2013年5月上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艳阳高照的夏天,使用手机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拿着实在有些不舒适,甚至于烫手。而且这样的经历应该出现在近一两年内。没错,随着智能手机硬件配置可以说是超速度的发展,以往属于PC专属的“发热量”也正在影响着智能手机的整体体验。一方面,硬件性能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外观越来越轻薄,留给散热设计的余地非常小,发热量节节攀升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发热量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影响使用体验,拿着才玩一会儿就烫手,相信这是所有用户都不愿意有的经历。所以,我们是时候来探究一下手机发热量这个问题了。

我们如何测试?

依据发热量与性能之间的正比关系,我们分别选取了中端、高端各一款作为代表,并放弃了性能普遍较低的低端机型。高端机型的代表是OPPO Find 5,这是一款采用了高通骁龙S4 APQ8064高端处理器,并配有1080p 5英寸屏幕的旗舰机型;中端机型的代表则是OPPOUlike U705T,这是一款采用了MT6577双核Cortex-A9架构处理器,并配有4.5英寸屏幕以及500万像素前摄像头的中端机型,曾被用户称为“自拍神器”。与此同时,我们还选取了用户群体非常大的iPhone 5一并参加测试。众所周知,iPhone 5得益于苹果的封闭生态系统,达到了硬件配置与软件环境的良好匹配。也就是说,各种软件应用给予硬件的压力都不会太大,理上讲,发热量在这个前提下会得到很好的控制。至于实际情形如何,我们要用数据来说话了。

测试过程我们借助了专业设备Fl ir红外热成像仪,对测试结果进行图像化并加以分析。测试项目方面,我们模拟了充电、通话、游戏、视频、网页这五大用户常遇到的应用环境。每款参测机型在运行统一的应用之后,我们通过热成像仪拍得热成像图片,并加以分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清晰辨认机身发热量的分布,我们并未统一热成像图片参照系,也就是说,不同图片同样颜色并不代表同样温度,还需要结合图片右侧的参照系来看。

充电环境

测试时间:60分钟

测试室温:22摄氏度

即便是在功能手机时代,充电发热也是普遍的现象,这与锂电池充放电特性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将测试的第一项放在了充电上,并且将时间限定为一个小时,毕竟一般而言,大多数机型一个小时都可以补充50%左右的电量了。

iPhone 5

iPhone 5

得分:5

从热成像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板左侧上下有两个区域的温度是比较高的,高达到了27.1摄氏度。而机身前部的右侧区域温度控制得还算好。机身背部摄像头区域成为了温度高的地方,这倒是令人感到有些意外,同时机身底部温度也不算低,有趣的是这两块区域都是玻璃材质,而金属才会的部分温度都相对较低。其实即便是高温区域,没有达到30摄氏度以上,基本上不会有任何的感觉。所以,iPhone 5的充电发热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iPhone 5

iPhone 5

OPPO Find 5

OPPO Find 5

得分:4

从热成像图片上来看,Find 5在充电一小时后的发热量较之iPhone 5还是提升了一些,前部屏幕右上方区域已经超过了30摄氏度,背部左上角和摄像头区域也超过了30摄氏度。不过从实际体验来讲,因为高温度也还没有超过32摄氏度,所以基本上不会有明显的感觉。如果仔细去分辨,会感到有些温度,如果不经意,是不会有太大感觉的。

OPPO Find 5

OPPO Find 5

OPPO Ulike U705T

OPPO Ulike U705T

得分:3

可以明显看到,U705T在充电一小时后,机身的发热量提升了很多。机身前部上下两端都有一小块超过了33摄氏度,背部虽然大部分区域发热控制都比较理想,但是右上角超过了35摄氏度。一旦达到这个温度,虽然还远不到烫手的程度,但已经有比较明显的感觉了,至少触手之间能感觉到这一小块有一些温热。

OPPO Ulike U705T

OPPO Ulike U705T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2)

  • 2013.05.26 00:28
    2楼

    写的真的完美,我很满意。谢谢!期待认识这盘文章的作者.

    (0) (0) 回复
  • 2013.05.26 00:28
    1楼

    写的真的完美,我很满意。谢谢!期待认识这盘文章的作者.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