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不是蓝海 Android系统深度定制路在何方

不是蓝海 Android系统深度定制路在何方

2013-05-09pping27《微型计算机》2013年5月上

要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也重要的事物,Google的Android系统或许能够排得上前几位,Android给了太多厂商一次宝贵的、快速直接地进入主流市场的机会,让不少过去甚至毫无影响力的品牌可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热点,焕发第二春——这还不仅限于硬件厂商,一些看似和手机硬件并没太大关联的互联网企业甚至全新的开发团队,都能通过Android系统或者基于Android的二次研发,来迅速崭露头角,取得名气和收入各方面的丰收。这是Android系统给出的机会,当然也是这个时代给予的机会。

不是蓝海 Android系统深度定制路在何方

这当中,对系统进行深度定制,成为大家共同倾向的参与方式,传统的手机厂商希望在Android系统上承载更多自己的东西,开发团队希望通过深度定制积累自己的用户规模,一些互联网企业或者市场新军则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到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为自己未来更多的发展和业务扩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要问,在这样的各怀心思之下,Android系统的深度定制之路会通往何方,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终会面对一套怎样的体验呢?

永浩“锤子手机”发布会让这样的讨论再次强烈升温

虽然是一直以来就有的话题,但在3月底的国家会议中心,罗永浩高调地介绍自家的“锤子手机”Smartisan OS,让这样的讨论再次升温——对图标进行全部的重新设计、从用户操作习惯出发重新思考手机界面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强调打破从iPhone开始思维就被完全固化的手机设计方式怪圈……罗永浩的方式好像只是在强调设计之美,但又并不让人觉得“表面”或者“肤浅”。在我看来,这仍然是对Android的深度处理。

锤子手机发布会上罗永浩的演讲提纲
锤子手机发布会上罗永浩的演讲提纲

深度定制的现状:多种方式的并行

事实上,对这样话题的讨论早已有之,它甚至伴随着Android流行到现在的始终——Goog le开放式的姿态是Android能够有当下成功的关键,同时,这也给了所有参与者一个公平、开放的操作空间,从简单的美化界面、换换字体和图标,到深度地修改运行机制和底层结构,进一步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卖点,呈献想要给自家消费者的更完善的服务,虽然修改的程度不同,但大家的理念其实都大同小异,开发者和手机软硬件厂商们其实都进行着同类的工作。

对Android系统不同的修改程度和整体效果,背后是不同厂商和企业对这件事的考虑与期待,从目前大家的深度定制方式来看,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一些有代表性的类型。

硬件为主,自家的系统定制为自家服务

魅族的Flyme OS是这类方式的代表,包括现在有步步高旗下的vivo品牌等,都在基于Android来完成一整套自己的系统界面设计。它们的目的都是为自家的硬件服务,让自己的硬件产品更有竞争力,更能够满足自家用户的特殊需求,或者是凸显或加强自家产品的卖点(比如vivo通过深度的定制来体现自己在音质方面的优势)。这当中,Flyme OS已经经过了多代的更新,这个过程虽然低调但足够务实,现在在MX2上用户可以看到漂亮的界面与图标设计,但更多地在于系统整体的操作感受,这和原生系统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自家的用户账号、云服务和软件商店等配合,魅族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服务。

这样的软硬件搭配的方式虽然有着大的自主权,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但对于厂商的压力无疑也是大的,软硬件可以同时玩转这本身就有着不低的门槛,同时要如何保证开发的持续跟进,甚至要在市场上长期的蛰伏和为成长买单,这些可都是“磨”出来的成绩,撑不下去就会被市场抛离。

从系统定制开始入门,下一步直指硬件

小米手机的成功,背后是另外一条道路。从MIUI界面开始,在抓住越来越大规模的用户群之后慢慢向硬件过渡,这看起来是稳妥现实的方式,罗永浩就在自家的发布会上提到了小米公司的这一点——如果MIUI没有成功,那么对外可以说这只是一个小团队的练手,如果成功了,那么小米公司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宣示自己的成绩,并按部就班地发布自己的硬件产品。MIUI显然成功地按照这个计划实现了,并且它事实上已经是国内成功的深度定制系统,在不少用户看来,MIUI体现出来的用户体验已经超过了原生界面,至少在国人的使用习惯上更加契合,到了今年的MIUI V5换用RIGO团队操刀,更是在设计上继续加强,并且也进一步优化系统运行效率,实现更长的电池续航能力等效果。

可以说,小米科技和M I U I现在已经完全进入到了自己的发展轨道,MIUI界面仍然在不断对更多Android手机(乃至平板电脑)提供支持,自家的小米手机也销售火爆,软硬件两方面不仅同时得到了用户的肯定,在赢利的环节自然也不需要担心。

当然,小米的成功只是绝对的少数,我们看过了太多着力在深度定制上的作品,它们可能有着对未来的长期的计划,或者在硬件方面有自己的考虑,但如果定制系统没有绝对的成绩,强行推出硬件的结果也是很显而易见的——从目前来看,“从系统定制开始进入这个领域,下一步的目标是硬件产品”这套道路终可以称之为“成功”的,几乎只有小米一家。现在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同样也是这样的计划——如果顺利的话,2014年罗永浩将带来自家的硬件产品,但那是“顺利的话”,毕竟相比之下,早期小米公司的合伙人当中包括摩托罗拉的前高管这些活跃在硬件研发、生产线和渠道方面的人物,而罗永浩是绝对的新手。

魅族MX2,也是魅族的代表作。
魅族MX2,也是魅族的代表作。

MIUI V5界面
MIUI V5界面

以工匠自居的老罗
以工匠自居的老罗

基于Android系统展现自己的视觉设计和人性化功能

在Android系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视觉设计(其实也包括声音等所有多媒体元素),同时通过大量前卫技术和人性化功能的注入,让自家产品能够更完善周全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同质化的市场上更加独特和更有竞争力,国际一线品牌不少采用的是这样的方式。三星是其中的代表,此外还包括摩托罗拉的Blur界面、HTC的Sense等,索尼的U I界面也是出了名的酷炫——在酷炫当中,不仅系统界面完成了优化,增强了用户体验,带来了更好的亲和力,也在用户心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记忆点。

之所以说三星是这样方式的代表,在于三星非常聪明和完善地理解了这种方式对于自身的意义,如果说在GA LA XY S3之前,三星还主要靠强势的硬件配置在市场上攻城拔寨的话,那么从S3开始,我们发现三星越来越少地强调硬件的优势(当然三星硬件的优势从没减弱过),更多地在介绍基于A ndroid系统三星的各种深度定制开发——S3用大自然的元素来包装Android系统(外观设计、界面设计、操作时的反馈效果、手机铃声等等);Note 2的S Pe实现了手写笔与Android系统前所未有的完美融合,通过手写笔让用户得到手指触控所不能实现的操控体验。

而在刚发布不久的S4上,眼球控制界面智能滚动、前后摄像头同时启动完成“画中画”效果,包括奇妙的气压、湿度、温度传感器的内置等,这些并不属于原生Android系统的功能,完全来自于三星自己对系统的深度定制,让软硬件进一步契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保持自己的行业领先地位。

三星S PEN把深度界面做到了新阶段
三星S PEN把深度界面做到了新阶段

想要模糊掉Android的深度定制方式

如果说国际主流厂商多数还是在承认Android系统的基础上来进行深度定制,那么,国内厂商显然更倾向于淡化Android这个名称,更愿意强调自己深度定制之后的界面名字——联想的“ 四叶草”、阿里巴巴的“阿里云”…… 包括过去中国移动牵头的“OPhone”等等,这当中的利益关系我们先且不说,但这确实体现出国内外企业对于技术应用的理念上的不一样。在去年9月,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就表示“阿里云试图挑战Android”,这样的表态
虽然大气,但总让人觉得哪里有些不
对——本身是基于A ndroid来深度开
发,似乎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

联想的“四叶草”目前看来是比较成功的一个界面,但这样的成功是基于联想手机(包括平板电脑等其他消费电子产品)本身的成功,或者说,普通消费者或许并不在乎自己操作的是Android还是联想的深度定制系统,那只是名字上的不同,怎样的界面方便好用,那就是好的。

联想的四叶草界面
联想的四叶草界面

停留在桌面或界面OS阶段就好

有的企业其实完全有实力去做硬件,但是它们选择不做硬件,只是对Android系统进行深度定制,然后以桌面OS之类的方式来覆盖到更广泛的硬件设备上——以这种方式争取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占领更多手机来得到互联网入口,同时保留了大的自由度,企业要调整要转向也非常容易。国内有91桌面,而国外近受关注的,当然就是Facebook推出的“Facebook Home”。

在大家都以为Fa cebook要推出自家手机的时候(也确实是和HTC进行了合作,只不过是让HTC的First成为了第一款内置Facebook Home的手机),Facebook只是带来了一个桌面App,它支持任何Android手机安装,来方便Facebook的用户在手机上使用Facebook的全部功能。

对于用户来说,能够不另外花钱去购买新的手机,直接就能把自己现有的手机变成“Facebook手机”,这应该算是很大的利好消息——甚至于不满意的话,还能通过卸载来复原,几乎没有任何风险;而对于Facebook呢?卖硬件显然不是Facebook的盈利方式,因此就没有必要去挑战、或者说去用远高于App研发的成本(对于Facebook的开发团队来说可不是这样么)去尝试不在掌控当中的事情。从这件事的目的来看,扩大自己的用户量、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更多一种使用服务的方式,这是Facebook的目的,那么FacebookHome显然比专门的手机要更接近这个目的一些。

用马克·扎克伯格在回答《连线(WIRED)》杂志采访时的回答,来阐述这一方案对于互联网公司的意义,或许再合适不过了(见右侧)。

Facebook home的各种界面
Facebook home的各种界面

Facebook Home的架构

Facebook Home的架构

定制系统的未来,以及用户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说,对Android系统进行深度定制,似乎更多是由终端厂商、想要涉足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们主动去进行的工作,代表着这些企业自己的想法和发展计划,它并不是由用户需求来驱动的事情——至少不完全是。但问题在于,所有的这些界面终都仍然是需要交由用户来评判的,那么我们不禁需要去问一个问题,用户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更加便捷、有趣且方便上手的操作方式?比原生界面更加美观、甚至让人赏心悦目的界面设计?更新速度更快、网速更好、更贴近国人用户习惯的系统应用?对特定品牌的忠诚或者对特定企业服务的依赖?……这些都可以成为用户选择某一种定制界面的理由。

在所有的这些理由当中,只要做好其中一个理由,就足够为某一款界面争取到一定规模的用户群体。同时,也难怪这不会完全由用户需求来驱动,因为这些界面之间的竞争或许一开始就并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如果我本身就是Facebook的深度用户,那么就算你的“Twitter Home”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影响我去安装FacebookHome——这更像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功能产
品,你很难去要求它老少咸宜。

那么,如果要说定制系统的未来,这可能也更多会由这些企业来决定,这当中的
利弊关系也完全取决于企业。罗永浩通过寻找投资来全力、高调地要完成从系统定制到推出自有硬件的全过程,而财大气粗的Facebook却只打算推出一个App式的系统界面——无论选择怎样的方式,这取决于企业本身对这件事的目的和预期,对Android进行深度定制这必然是长期和越来越多品牌来参与的事情,Google提供了这样的空间,而真正有想法的品牌为了更好的呈现自己的服务,对系统进行深度的定制也是很有必要的工作。

但深度定制系统一定不是蓝海,小米公司的成功难以复制——个人影响力强大到有如罗永浩,锤子手机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它的未来是属于像三星、像Facebook这样非常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品牌,定制系统也并不是终目的,而是作为一种途径、作为服务的一部分在提供给用户,这才是深度定制系统的真正可持续的未来。

Facebook Home的设计逻辑

Facebook Home虽然是一个App,但仍然是经过了专门的深度定制,在发布时Facebook介绍了自己的开发理念,Facebook Home被放在了普通App和Android系统之间(从外到内依次是Apps、Facebook Home、Android OS和手机硬件),这意味着它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应用,而是在低层完成了自己的定制,让“Facebook手机”名副其实。

《连线》:为什么不直接做手机?

扎克伯格:我一直清晰地认识到,做手机对Facebook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策略。我们是一个数十亿用户的社区,而畅销的手机(除了iPhone)也不过是几千万。所以,如果我们做一款手机,那么多也就覆盖1-2%的用户,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相反地,我们希望能够把尽量多的手机变成“Facebook Phone”,而这也是Facebook Home诞生的原因。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